高效率技巧 015 -- 优质的阅读内容如何找?


在这个被算法所裹挟,抄袭盛行的的时代里,生产优质内容和寻找优质内容都变得格外困难。上个月,我们介绍了如何创建独立的内容创作系统。其实,相较于如何创作内容,可能大家更关心如何获取内容,正巧友邻介绍了她的经验,我们不妨看看如何更系统地获得优质的文本内容。

当然以下方式有一定的门槛:

  1. 可能需要科学上网,这个不在本文的讨论范畴内;
  2. 可能需要英文基础,这个也不在本文的讨论范畴内,如果一定要杠,请先听完少数派的这期 podcast

Medium

Medium 可能是目前最为流行的 blog 平台,上面汇集了大量优质内容。毕竟这是创始人 Ev Williams 的第四个内容创业项目(Blogger,Odeo,Twitter,Medium),所以 Medium 集成了很多 blog 和 Twitter 的优点,因而吸引了大量创作者。

当我们打开搜索引擎,搜索某个话题,在首屏很容易看到 Medium 的内容,足见这一平台的影响力。以下例子是一些 Medium 上的优质内容:

towards data science

这个可能是 Medium 上最大的 data science 子站了,采用投稿的方式产生优质内容。如果你关心 data science / machine learning 等话题,那么一定不能错过这个子站。

Make Time

生产力畅销书 Make Time 的同名子站,我们之前介绍的 burner list 的最初灵感就来自它上面。目前该站基本不太更新了,如果你想了解 Make Time 这本书到底写了啥,可以先看看这个子站上的历史内容。

daily podcast by 穿堂风

这是朋友穿堂风坚持了四百多天的分享:每一天,她都会分享一集她听过的 podcast,不同的话题,不同的频道,每天都有收获。如果你喜欢听 podcast,那么一定不要错过她的分享。

Posthaven

由于 Medium 有盈利压力,所以他们引入了付费墙 (paywall),每月 $5 可以无限阅读,不付费的话,每月只能读五篇。这样一来,不少优质内容就被挡在墙后了。幸好不少优质内容出现在其他平台上。比如 Posthaven 就是一家在湾区颇为有名的 blog 平台。

创始人 Garry Tan 和 Brett Gibson 之前创建的 blog 平台 Posterous 在2012年被 Twitter 收购了,之后他们就创建了这个独立 blog 平台,希望长久地提供服务。所以诸多湾区大佬都在使用这一服务。

Sam Altman

Sam Altam 是现任 OpenAI 的 CEO,前 YC 的主席,他把自己的 blog 架设在 Posthaven 上,并且时不时地更新。

Jessica Livingston

Jessica 是硅谷著名孵化器 YC 的联合创始人,也是另一位联合创始人 Paul Graham 的夫人。她的 blog 经常从女性的视角来分析初创公司和 VC 文化。

Acacess Lab

这是我们一直在更新的生产力 blog,已经坚持了三个多月,希望能够一直为大家提供优质的生产力内容。目前我们主要有三大块内容:

  1. 时间管理访谈:主要邀请大家分享自己管理时间的心得或者经验,如果你也有兴趣的话,不妨和我们分享;
  2. 高效率工具:主要介绍一些比较独特的效率工具;
  3. 高效率技巧:主要介绍一些提高效率的技巧;

尽管我们不是硅谷大佬,我们还是不要脸地自荐一下,欢迎大家订阅我们的内容

Github IO

自从 Github 推出了静态页面服务 Github.io 之后,这儿成了大家独立建站的首选,一分钱都不用花,就可以利用 Github 捣鼓自己的网站。所以这里吸引了大量程序员/学术界的同胞们。

Jay Alammar

Jay 是一位 VC 投资人,但在这 blog 上,他利用了数据可视化的方式来解释各种深奥的 deep learing 概念。比如 The Illustrated TransformerThe Illustrated BERT, ELMo, and co. ,还有最近的 How GPT3 Works - Visualizations and Animations (中文翻译在此)。如果你对 deep learning 感兴趣,那么这个 blog 是一个绝佳的学习资源。

Telegram Channel

得益于 Telegram 开放的生态,搭建一个 channel 然后和其他服务绑定就变得非常方便,这就成为了大家建立内容分享渠道一个绝佳选择。比如我们可以利用一个 RSS bot 订阅相关的 blog 内容,然后自动分发到对应频道内。下面是我订阅的一些频道:

Parallel Experiments

这是我的好朋友 Linghao 维护的频道。身为完成了超过50门 MOOC 的学霸,他已经是一位 Googler。业余时间,他经常在这个频道内分享各种好玩的内容,比如二次元,编程,科技等等内容。

湾区日报 Official

没错,就是那个凭一己之力搭建了优质科技内容分享的湾区日报,这是它的 TG Channel,会自动同步 app 内发布的内容。如果你不想安装 app,可以在 TG 内订阅这个频道。

Your TMS Channel

这也是我们所创立的内容分发渠道,如果你想更及时地获得我们的内容,不妨加入其他六百多位订阅者。

Subtrack

Subtrack 是我们最近发现的一个优质内容平台。上面的 Medium 和 Posthaven 主要是 blog 平台,所以主要通过 RSS 来订阅。毕竟 RSS 不如以前流行了,所以 Subtrack 使用了更为广泛的订阅手段–邮件列表来解决这一痛点。

ChinAI

这是一位牛津的 PhD candidate 做的周刊,他每周会整理中国的人工智能相关信息,然后翻译成英文做成摘要。比如上周很火的 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 就被他翻译成了英文。老实说,只要订阅这个邮件列表,基本上就可以取消所有人工智能公众号的订阅了。

Remote Data Science Jobs

这是一个手工维护的求职邮件列表,上面时不时地会有远程工作机会。

Daily Productivity Sharing

受到穿堂风的启发,我们决定开始每天分享一个提高生产力的技巧,所以我们在 Substack 上开设了这个频道,也算是一个实验。目前刚刚开始做了两周,主要分享生产力相关的文章/书籍/视频,非常欢迎大家订阅。

Recap

以上所有内容都可以用统一的方式从搜索引擎获得:

deep learning site:medium.com

这个检索语句的意思是,我们只在 medium 这一平台上检索 deep learning 的相关内容。我们可以把前面的话题替换成我们想要检索的任意话题,也可以把后面的域名替换成其他我们想要找的网站。这样我们就可以在特定的网站检索特定的内容了:

deep learning site:github.io

deep learning site:posthaven.com

deep learning site:t.me

deep learning site:substack.com

以上是我们获得优质文本内容的一些渠道,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帮助大家找到自己想要的优质内容。如果你有更好的资源,也请与我们分享

如果你想持久地提高生产力,不妨试试 BRNR List

也欢迎订阅我们的 TG 频道 !

时间管理访谈 025 -- 分身有术的闭门造车魔法少女


我是 Miki(豆瓣Telegram),是一位魔法少女全职软件工程师。在这个消费主义至上的时代,我时常感觉个人越来越多地被身边的各种话术所裹挟,所以开了一档关于创作者的播客闭门造车,希望能够鼓励大家不要一直做消费者,而是主动创作自己喜欢的东西,从中体验到生产者的快乐。

  • 你的时间管理工作流适用于什么场景?

在说时间管理之前,我觉得应该先明确一下时间管理的目的。对于我来说就是在工作、生活、播客这三件事上,有死限的争取在死限之前做完,没有死限但是想要做的任务能够逐渐推进。最重要的,让自己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做得尽量开心,或者减少痛苦。我其实很早就意识到,心态这件事对我很重要,因为我是玻璃心有积极的心态才能让我长期保持一种愿意去输出的状态。否则即使短期内能够焦虑地完成很多项、很大项的任务,接下来的 burnout 状态不仅会影响输出,还会让自己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鞭挞的负面情绪之中。所以虽然叫做时间管理,对于我来说其实是任务执行中的情绪管理。能够在呵护自己的同时做成些事情,哪怕做成事情的频率比较稀薄,对我来说都挺足够了。

  • 请简单介绍一下你的时间管理工作流?

我把自己的任务分为这三类。第一类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必做任务,比如查看核对信用卡账单、网购想要的东西、写一篇博客。第二类是长期的必做任务,比如某项工作、看一本不太容易啃的书。最后是有兴趣的事情,比如做播客。对于我来说这三件事的管理需要逐渐减少,所以方法也不一样。

短时必做任务:虽然花费时间短而且任务都很轻松,但是这类任务是我最难去动手完成的。原因当然是懒。拖延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在动机上这些事情一般没有死限,一时间不做也没什么糟糕后果,而在执行上因为 context switch 造成的精神负担却比较重,偶尔事情出差错时候更是糟心。我最终的解决办法是建立一个大表格,事项、是否完成、想什么时候干,想到要做事项的时候就填进去。每天安排一下今天可以K掉哪一两个,其他的按重点按心情前后调整一下顺序,然后做起来。完成的项目也不要立刻删除,留个一两个月,回头看一下用成就感鼓励一下自己——今天也做了一天负责任的大人,好棒棒啊。

长期必做任务:关键是安排时间给它们。我的习惯是每天,或者至少周一至五每天都去做,这样便于形成习惯。每个月在月底或者月初的时候,确定一下自己的长期必做任务有哪些(对我来说一两项就足够了),然后把每天什么时候做安排到自己的日常中去,这些时间不再安排别的事情。到了时间就说服自己去做就好了。

有兴趣的事情:这是最容易的,因为有兴趣所以不需要结构化安排,用一个 todo list 把想做的都写个清单就足够,做它们的时间会自己找上门来。

  • 你的时间管理工作流需要哪些工具?

原理就这些很简单,所以对于工具我觉得顺手的怎样都好,也经常会因为尝新或者手边设备更新换代而变化。

短时必做任务:目前放在 Notion 上面,因为 UI 比较漂亮,在手机上也(勉强)可以用;

长期的必做任务:为了仪式感,我放在私人日记里用笔和纸写下来;

有兴趣的事情:刚刚开始尝试 BRNR List,正好结构比较简单,安排和划掉都很容易。

  • 坚持这一工作流多久了?这一工作流的优点是?

这个工作流自从平稳运行起来到现在大概1年。这样基于分类的处理方法,优点是能涵盖生活和工作遇到的方方面面的任务,同时也有保有灵活性,便于随时调整工作流。事实上在过去1年里,根据我自己日常的不同,这个工作流在三件事之中着重会大不一样。

短时必做任务:覆盖了所有的时间,不能分配时间给长期的必做任务和有兴趣的事情的时候,只要对着大表格安排时间就好了。另一个很棒的地方在于,这个工作流对于我的情绪是非常照顾的。像短时必做任务的表格,就多留了一些完成历史满足自己小小的虚荣心。

长期必做任务:每月安排也一样,一个月一次的review可以弱化对每天是否完成的纠结感,而是专注于整个月份的表现。像以一整年为单位的安排也是有的,但是粒度太粗了目前还不适合自己,以后可以继续摸索。

有兴趣的事情:更是自己的掌中宝,有兴趣就去做,没兴趣就不做,把兴趣使然的内容也安排进自己的时间里作为accomplishment,也挺开心的。

  • 目前在时间管理中最大的痛点是?

对我来说很多时候生活的优先事项一直在流动中。过段时间优先度变了,原来的方法可能就不适用。最有效的方法还是mindfulness——在感到对生活失去把握感的时候剥离眼前的事情,思考这种感觉是什么导致的,再对症下药,调整自己的做法。另外一个重点跟时间管理本身无关,但确实解决了很多情绪管理方面的痛点。这一点就是发现和接受一个事实,就是对于身为Miki的这个我,没有哪种方法能够一举帮我把所有的拖延动机都扫除掉。能做的就是顺应自己的天性,把要做的任务变得容易动手和有满足感,说服自己去做罢了。

  • 能否推荐一本时间管理方面的书籍?对你影响最大的那本

Atomic Habits:这一类书都非常浅白,这本更是直接暴力扔个菜谱在读者脸上,说你只要这么这么做就能怎么怎么样。然而内容并不教条,核心的4个建议是从个人动机出发,让人性来给自己的助力。这本书把我很多自己隐约注意到的事情拿到台面上明确说出来,并且鼓励读者加以利用,这样的内容也算是有价值吧。

最后,欢迎到闭门造车播客和 Miki 一起听听创作者的声音。

题图 by Tengyart on Unsplash

如果你也想成为更高效的人,欢迎加入我们的 TG 群

也欢迎订阅我们的 TG 频道

如果你想分享自己的时间管理心得,请回答下面几个问题,并邮件至 post (2) acacess.com,我们编辑后会发布。

  • 请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目前最让你骄傲的成就是?
  • 你的时间管理工作流怎样帮助你达成了上面的成就?
  • 你的时间管理工作流适用于什么场景?
  • 你的时间管理工作流需要哪些工具?
  • 请简单介绍一下你的时间管理工作流?
  • 坚持这一工作流多久了?
  • 这一工作流的优点是?
  • 目前在时间管理中最大的痛点是?
  • 理想中的时间管理工作流是?需要什么样的工具?
  • 能否推荐一本时间管理方面的书籍?对你影响最大的那本
  • 能否推荐一个朋友来介绍 ta 的时间管理心得?

所有的历史访谈都在这里




Weekly Recap 14


Highlights

Key Figures

TG Group: 755
TG Channel: 561

Original Articles

高效率工具 005 - 主屏?副屏?如何将 iPad 的生产力最大化?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007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008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009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010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011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012

New Findings

Books

重刷 The Manager’s Path,收获颇大。

Other thoughts

本周稍显混乱,所以文章只写了一篇。有点庆幸这个项目自己还没写代码,全都放手让别人写,否则进度肯定会被拖累。BRNR 这周终于加上了笔记模块,支持 markdown 格式,其他的都是 UI 上的微调。慢慢地打磨,慢慢地进化。大家如果有意见或者建议,也一定请让我们知道。


更多讨论都在 TG 群
也欢迎订阅我们的 TG 频道